善之本在教,教者所以明德新民至善也
教之本在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各位新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和风煦日,校园新绿,送来阵阵春意。乘着这片盎然的春意,我们在此隆重举行欢迎新教师大会。我们期盼了五年,等待了五年,也努力了五年,今天终于迎来了五年来的第一批新教师来到太原工业学院,全院上下对你们寄予了厚望。
太原工业学院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到今天,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十二易校名,走过了非常艰难的历程。在这一不平凡的历程中,很多人付出了青春和心血,很多人付出了智慧和才华。因此,大家对太原工业学院未来的发展寄予了深切希望。今天,无论是坐在台上的院领导,还是坐在大家两侧的部门领导和老师,都是太原工业学院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你们在今天也加入了这支深怀光荣与梦想的队伍。刚才黄老师在讲话中有一句话给我非常多的启示,她说:“看到你们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在台上的,除了李兴武副书记,其他人都是教师出身,都有过进入到教师队伍中当教师的这第一天。坐在你们两侧的老师,也都是从新教师成长起来的,也都深知这一刻的重大意义。
我想对我们的院领导和其他部门的领导提点要求,坐在会场中间的53位新教师,是我们学校的宝贝,我们大家都要做好服务员、引导员、勤务员,对于新教师进校之后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都要主动地、积极地给予帮助和解答。到了新环境,他们会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问题、障碍、困难,我们都要责无旁贷地去帮助他们,使他们尽快融入到太原工业学院教师群体中,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高校教师。
作为新教师,大家知道,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每一位同志都是经过了过五关、斩六将才成为太原工业学院的正式教师,我们应当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所以,在你们新入校的时候,我想就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要当好一名大学教师,需要处理的关系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我认为有十大关系。
第一,职业与事业的辩证统一。我曾经在学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讲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应当扪心自问,我们的学生将怎样的想起我们?”现在,你也是老师了,就要好好想这个问题。就像你们离开学校之后,你回忆起你的大学老师的时候,你会怎么样去想他们?是怀着感激的心情还是憎恨的态度,是感恩还是抱怨?而当你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再过若干年,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的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当他们过他们的节日,或者当他们每一年到教师节的时候,会不会想起你?会怎样的想起你?从事教师职业和从事其他职业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对教师的职业操守要求要更高,做教师可能要求职业和事业结合的程度要更高,一个不能够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来追求的人,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仅仅把教师当成一个职业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我们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当教师成为自己职业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们的事业也在其中,期望我们的新教师们能够把教师职业当成你们一生的事业追求。其实在学校里,我们很多老师成为教师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职业,也没有想过要离开这个职业,伴随一生的职业即会转化成自己内心永恒的事业追求。当然,我们会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断离开,但是我们在入职的一开始就应当想到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追求,这是当一名好教师的最为重要的认识基础。
第二,工作与人生的辩证统一。大家在上大学的时候、读研的时候,经常会有各种就业指导讲座。这些讲座会讲你们是先择业还是先求职、先就业,讲了很多理论。但是很多理论的一个非常大的欠缺是把工作岗位仅仅作为谋生的饭碗,谋生的手段。太原工业学院的教师职位能成为大家一个谋生的岗位,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大家仅仅把这里作为自己谋生的岗位,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刚才黄老师在讲话中也提到,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要站在人生的高度,把我们的工作和人生有机的辩证统一起来。能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在更宽阔广博的平台中去呈现,通过更多的人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平台,就是教师,而这种人生就是教师的人生。所以,把工作和人生有机统一起来,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不断体现出人生价值的熠熠光辉。
第三,兴趣与专长的辩证统一。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及自己的谋生手段统一到一起,就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他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也是自己赖以生存的事情,也是社会规定给他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恰是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大家走到这个队伍中来,很多人可能就是以当教师为兴趣的,但也有一些可能不是,是因为就业形势使然,但是兴趣是可以从我们心灵中滋生出来的。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觉,上大学的时候做了几年的学生干部工作,毕业留校的时候说让我当老师,最开始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随着自己思想和精力的投入,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职业,一个很有兴趣的事业,越做越觉得其乐无穷。在你的手中,很多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状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而走向更有价值、更加辉煌的明天,难道这样一件事情不能引起你的兴趣吗?当你看到一些学生存在困惑的时候,他愿意来找你倾诉时;当你看到因为自己的一堂课、一席话,很多学生改变原来的低迷状态,走向一条积极昂扬的人生之路时;当你看到你的一些美好想法最后变成学生的一些行动,在社会实践中缤纷呈现时……这一切难道不能点燃你的兴趣吗?
《素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你是一块“贫瘠薄地”,你就不可能“长”出茁壮之“物”;如果你仅仅是“浅水一潭”,也就不可能有大鱼在你这里巡游;如果你只是一棵枝疏叶稀的“枯树”,就不会有大鸟到你这里栖息;如果你是一片稀稀疏疏的“小树林”,也就不会有猛虎巨兽在你这里安榻。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先使自己的“土”肥沃起来,“水”深起来,“木”茂盛起来,“林”茂密起来。这些靠什么?既靠你兴趣的滋长,也靠自己专长的生长,当你的兴趣的增长和专长的增长得到辩证统一,得到相得益彰的时候,你离一个好老师还会远吗?
第四,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大家都读过《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什么道?天道,自然之道,社会之道,道理之道,规则之道。授业,什么业?人生之业,学识之业,谋生之业。解惑,什么惑?心理之惑,工作之惑,学识之惑,事业之惑,生活之惑。做一个老师不容易,就像刚才黄老师讲到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你就得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体系和对社会深刻的洞察与理解。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而育的本质在于化。大家知道“化学”名称的含义,化是一个矢量,是带方向性的,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变。如果通过你的教育,没有给学生起到一个矢量性的、指向性的、方向性的积累变化,你的教育就没达到目标。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引起学生人格塑造、心灵灵魂、学识技能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更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变。
我们做教师就要看到我“育”学生没有?我这个“育”让学生朝着某个方向变化了没有?教书必须育人,教书育人不是简单的一个词,优秀的老师就要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对教师来讲,不存在不育人的教书,也不存在不教书的育人。我们是教师,教书和育人是辩证统一的。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能脱离教书。一个优秀的大学老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一定要体会到自己不能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教师就是一个教育家,是灵魂的工程师。育人首先要做什么?你首先要育自己。“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家知道,高校里曾经发生过很多与高校教师身份不匹配的一些事情。比如山西省曾经通报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评奖助困中的舞弊行为:学生评奖学金、助学金必须通过他,他要求拿到奖学金的学生必须和他按比例分成。否则学生再困难,他也不上报名单;学生再优秀,他也不批准。学生拿三千块钱奖学金就要给他分一千块钱,学生的助学金甚至都要拿出来请他饕餮浪费。还有的教师自己打麻将时,打电话叫参加他所带课程补考的学生买酒买烟……这些拙劣的舞弊腐败行为都应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育人的时候我们先要思考自己要怎样做人,怎样让学生心悦诚服的认可我们。我们不但要有精湛的教书技艺,我们还要有高尚的品行人格。
第五,爱生与尊师的辩证统一。自古以来,社会就给予了教师崇高的地位,即“天地君亲师”。“天地”之后就是“君”——国家君主,然后是“亲”——父母长辈,接着就是老师。没有生就没有师,不要以为先有了师才有了生,是先有了生才有了师。有学生才有老师,没有学生你怎么成为老师?在现代教育关系中,生为主体!师的存在是为了生,师的存在是为了生的更好发展。学校离开了学生,无以为存;学校没有了好学生也难以成为好学校;如果没有优秀的毕业生,这个学校终将寂寂无名。一个大学的历史不仅仅是由她的教师来写就的,更多的是由走出这个校门的校友来写就的。哈佛耶鲁有名,是因为她的学生有名;清华、北大有名,是因为她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名声响亮的卓越人才。一个名师所以成为名师,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多高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培养出了很多高水平的优秀学生。
今天,在我们成为老师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学生对我们的重要性。爱护学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根本,没有学生就没有我们教师存在的必要。我对我们的老师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要爱护你的学生,而且是有教无类。我们不要只爱好学生,而是所有的学生都值得我们去爱,都需要我们用爱去感化他们。当我们进入校园、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应当去想我们如何去爱我们的学生。你们可以回想一下,在你上大学的时候,你当年最恨的、最怕的、最厌恶的、最看不起的老师是谁?他是怎样的?你会不会学他那样?你的潜意识里有没有这些东西?千万不要让你最恨的、最怕的、最讨厌的老师最后成为你现实形象的楷模。
大家不要以为今天我是老师了,你在所有场合、所有空间就都是老师。一定要记得无论面对的是谁,我们都是师与生的统一体。今天坐在你们周边的领导和老师都可以是你们老师,坐在你身边周围和你同时入校的也都可以是你的老师,碰见我们校园里的工人师傅也可能是你的老师。我们碰到的那些学生,不要以为学生就一定是你的学生,学生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也可以是我们的老师。爱生与尊师的统一就是要从内心尊他人、尊环境为师,不要小看一个系领导、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可能学历不如你,也可能在某些方面的见解不如你,但是他在做事、做人方面可能会成为你的老师。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才是一个能够不断成长的人。水低成海,人低成王。你只有把自己放低,去仰视所有的人,去尊你周边的人为师,你才可能不断地成长。在我们刚刚做教师的时候,一定记得:做教师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当学生是我们一辈子的心情。把这种事业和心情统一起来,你的教师人生才是幸福的、圆满的。
第六,教学与科研的辩证统一。好老师既是教书能手又是科研能手,教学是大学老师的基本任务,科研是大学老师的主要任务。大学老师不会教学肯定不行,教学是我们最基本的基本功。大家一定记着,你们53个人同一批次入校,一年、三年、五年后就会分出高下。一定记着,你们不会同步成长,一定会有人成长的更快一些,有人成长的慢一些,甚至会有人掉队。所以,我们首先要过教学关,而你要把知识教给学生,要把技能教给学生,你必须深入浅出,你必须融会贯通,你必须熟能生巧,才能搞好教学。没有不搞科研的教师,这是大学老师和小学老师、高中老师,甚至和大专老师很重要的一个区别。
坦率的说,我们学校目前的科研状况很不理想,我们从大专到本科,从2007年起步算起到现在,四年时间,我们科研也在起步之中。和一些老牌大学相比,我们的科研确实不值得一提。但是,每一位新教师你们在脑海中要把科研观念深深扎根。一个教师要想把书教好,必须要站在这门学科发展的前沿,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知识,而且要对它有所研究,有所促进,有所发展。我们这些新入校的教师们,希望你们经过不长的时间能尽快成长为我们学校科研的骨干力量。你怎样才能教给你的学生最前沿的、最动态的、最现实的、最有用的东西?靠科研,靠你不断的学习,靠你不断的研究,靠你不断的发展。你们要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很好的统一起来,一个只搞教学不搞科研的老师最后肯定会被淘汰。
第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大家一定要记住一条,太原工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所以工为主,理经管文法融合发展的、特色鲜明和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你们在这里当老师和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当老师不一样,你们要去做一个既有相关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老师,也就是我们提倡的“双师型”教师。你们今后可能有机会去全国一些重点大学去进修,但你还会有很多机会到一些大企业、大公司去进修,把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所谓“双师型”,即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你们要时刻懂得你们要教的这门学科前沿不但在理论上知道它在研究什么,也要在实践上知道现实中它应用到了什么程度,应用到了哪些方面,然后再把它转化为你的教学内容。
第八,贡献与成长的辩证统一。我们这个学校要说现在有多么好的条件,坦率地说,不能令人满意,不说跟很多老牌大学相比,就是跟省内一些大学相比也落在了后面。我们是一个刚刚升本的院校,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学校,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校。很快大家就会领到第一个月的薪水,拿到薪水时,大家会觉得我的工资不高啊;等到你们需要住宿了,会感觉我们学校住宿条件怎么那么差啊;等到你们上课了,会看到那个教室怎么还不如我原来上大学的教室;等到和其他校园一比,我们校园怎么那么小啊……都会有这种感觉。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一个新到这个学校的人都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不知道她的过去,就无法有科学的横向比较。
希望我们新入校的教师们了解一下学校的历史,知道这个学校的过去,更要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从2007年升本,2008年8月份这个学校领导班子才确定。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学校就已经呈现出一种蒸蒸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而你们作为“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不是作为一个享受者,而是作为一个建设者进来的。大家一定还要记住的一条:就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在以后得到回报。过个三五年,当你们成长分出高下的时候,其他的区别也是千差万别,但有一点一定是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在这几年中付出了努力的人,给学校做出贡献的人的成长机会是最大的。
古人讲,吃亏是福;我们提,多做奉献。实际上这种奉献表面上看是为他人、为团体所做的付出,但更多的是我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我当学生处长时,每个学期我都会找四五个学生到我身边来帮我工作,有些时候看起来他们就像是“打杂”。刚开始这些学生不理解,但当这些学生毕业走出校门之后,他说:吴老师,感谢那些年您给我们提供的那些机会,让我更早的知道了怎样去工作,怎样去跟老师接触,怎样去跟领导接触,怎样去安排一些事情,怎样去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到了一个单位,比如说到了一个教研室、办公室,每天早点来,打扫打扫卫生,提两瓶开水,给其他老师倒杯水,好像觉得这样要求我们是不公平的,你是老师,我也是老师,我凭什么要为你服务?不凭什么,你这样去做,你可能就会获得大家乐于了解你、认可你的机会,你就有可能比别人得到更多成长的机遇。一个人多做一些,多付出一些,永远不是吃亏的事情,尤其对年轻人来讲。贡献和成长是辩证统一的,多奉献意味着你多一些成长的机会,而你的成长就与你的贡献中相伴相随。
第九,思想与行动的辩证统一。请牢牢记住我们的理念: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经过这么多年,这个学校生生不息的发展过来,不是靠我们怎样去宣传,说了哪些豪言壮语,更多的是靠这个学校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用行动来证明这个学校的存在。这个学校有自己不屈的、旺盛的生命力,而我们就需要把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动统一起来。“战虽有阵,而勇为本;上虽有力,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你有再高深的知识你没有把它做出来,没有通过行动把它转化为社会的力量,就脱离开了它的本质。
我们在这里最需要做的,就是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正所谓知易行难,行动往往是困难的。比如现在我们常常评价当年李鸿章是卖国贼,说他应该怎么怎么样。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历史专著《绝版李鸿章》,发现李鸿章尽自己全力为所处的时代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他没有力量做整体的改变,但作为一个臣子又要撑住这个国家的发展趋势不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骂他是卖国贼容易,但是真要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上,要做成一件众人认可的事则很不容易。
思想和行动如何来统一呢?就要把做字当先,干字当先,既要做一个智者,要有思想,更要做一个行动者,用行动来诠释这里的思想。
第十,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当一个老师,我们要想着桃李满天下的一天。曾经有位老师对我说:到广东有我的学生,到北京有我的学生;我的学生有当医生的,有当律师的,有当大官的,到哪都有我的学生接待我……我们要想到有这一天。但是仅仅想是不够的,也不要想着只有到那一天才是我们的幸福时光。其实作为一个教师,过程就是幸福。大家不要认为只有太原工业学院建成一个全国名校了,那一天我们才是一个幸福的学校,才是一个幸福的学校老师。应该讲,我们在其中奋斗的过程才是幸福的过程。当你们进入学校的时候,不要说等我们这个学校变成什么样的时候,我们的待遇提高到什么样的时候,我们才会是幸福的老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我们身在其中,我所在的专业、我所在的学科、我所在的系、我所在的学校,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在其中的奋斗,不断的让她成长变化。看着她成长起来,这个过程才是幸福的。就像我们现在坐在台上的这些人,用不了二十年我们就都已经退休了,二十年这个学校能不能建成全国名校,我不敢说。但是我们就不幸福了吗?我们非常幸福。因为我们参与了这个学校成长变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我们的付出让这个学校得以迅速发展。
刚来这个学校把院长信箱开通,每三十封来信,就有差不多二十封信是在骂我。但现在,每收到一百封院长来信,几乎有九十封是在提建设性的意见让学校建设的更好。因为我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说我是一个幸福的校长,过程对我来讲是特别享受的。大家可能会面对一些差的条件、差的待遇、差的环境等,但是大家一定记住一条,和人生发展道路过程是一样的,过程才是幸福,奋斗才是幸福。希望我们在座的老师都成为注重过程的人,但我们的心中要永远想着我们的未来:当我们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我们成为名师,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奋斗、努力、付出而感激我们,我们为自己的学生引以为傲的时候,我们很多老师很多学生在各行各业成为栋梁之才,我们一定要想着我们会有这样一天。
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期望着我们的新教师和我们的学校共同成长,希望我们的新教师和我们的老教师共同成长,我们的老教师一定要爱护我们这53位“新鲜血液”。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和向着未来发展的力量。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既给大家一个完美的教师职业人生,也让大家在一个幸福的团体中得到一个幸福的人生,我们愿意为此付出共同的、持续的努力。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