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吴俊清在2009年学生对话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好!离大家吃晚饭的时间比较近了,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一会,有许多话非常希望能够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刚才有12位同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想问问院学生会主席来了吗?我想这样,各系(部)学生会负责收集本系(部)同学所反映的问题,由院学生会统一整理后提交学院党政办公室。我们将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一研究和答复。(掌声)我希望问题整理的原则是原汁原味,以期听到真知灼见的声音。
这是我们新领导班子成立之后第二次大范围的召开学生座谈会,也是第五次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今天我觉得非常高兴,高兴在哪里呢?去年我们在这里召开对话会的时候,同样时间内提问题的同学比今天多,因为一个人只有一个或两个很简短的问题。但是,问题的质量远低于今天,就是说今天同学们的问题、建议和意见的质量明显地高于去年。去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没有涉及同学们自身的发展,没有涉及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所有的问题都局限于饮食、住宿等。这些问题不是说不能提,而是说如果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这些方面,那就和我们大学生的身份和主人翁的责任感相去甚远。但今天非常好,我看到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了很好的思考,甚至经过调研,而且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这对我们学校来讲,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
刚才有位同学说,为什么要把系(部)里的老师叫来?我想,你可能是担心自己说了一些可能学校或老师不中听的话而受到打击报复?我们为什么要请各职能部门和各系(部)的老师来,就是要让我们各职能部门和各系(部)老师能够亲自感受到同学们在想什么?问什么?需要什么?如果我们的老师和职能部门都不能清晰的了解同学们最需要什么?最需求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同学们思想脉络的变化,我们就不配做老师。所以,请他们来,就是想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很多老师感觉自己很辛苦,但是听到同学们的问题,我们应该感到很惭愧,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给我们的同学们提供的条件和服务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大的努力需要付出。这就是我们请老师们来,请职能部门同志们来的目的。大家不要怕,如果哪位同学因为给学校提建议、提意见受到一丁点的打击报复,你来找我,我一定先打击报复他!(掌声)
我们一共有12位同学提了问题,我们还会研究汇总起来的问题。在这里,我把这12位同学的问题汇总起来做一个答复。如果我答复的和前面各部门负责人的答复有冲突的,以我的答复为准。(掌声)
同学们提到关于我们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态度问题。关于态度的问题,我想,没有商量的,如果大家发现了,你们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学校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处理意见。他(她)让同学们不舒服,学校就一定会让他(她)不舒服。(掌声)关于办公时间的问题,这可能需要大家理解,因为学校一直着力于建设一个“小机关、大实体”的工作机构,所以我们的很多同志是一岗多能、一岗多职。昨天我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的时候,有一位青年教师带了5门课,还兼任教学秘书、办公室主任、分工会主席。所以,当他上课时,他的教学秘书、办公室主任、分工会主席的岗位就暂时空着,那么工作时间上就存在一些问题,这确实需要学校统筹考虑这些问题。今天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来了,人事处处长也在,今后我们要求:凡是工作人员哪个时间段不在办公室时候,一定要在办公室门口挂牌明示自己的去向。比如,我是教学秘书,我于9:10~11:00去上课或开会,请同学们其他时间再来。
大家知道,我们学校现在是严重缺编,我们是目前全省缺编比例最大的一个高校。山西省以前给我们核定的编制只有655个,而我们至少需要1200个编制才能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离国家最低标准还差一倍的编制数量。所以,现在学校每一位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是在超负荷工作。例如,其他高校的科技处一般都有10多个人,而我们的科技处仅有3个人;教务处在任何一个高校都是最大的一个处,教务处有几十个工作人员都是正常现象,但我们的教务处却只有10多个人。现在我们可能无法马上解决编制问题,增加我们工作人员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明示自己的去向,以最大限度地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大家提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平台的建设,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质量特别高。我们现在要建设工科特色的应用型院校。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提?我们为什么不说我们建设一所研究型大学?为什么不建设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而是要建设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在于我们清楚我们学校的定位,也知道今后国家未来对人才的需求。大家知道,我们国家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但是同时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就需要像我们这样的院校去培养。前几天,我刚刚参加了在江苏盐城举办的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在这个会上,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一定是社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更多的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大家可以看看我院连续几届机器人队出来的同学,他们没有一个找不到工作的,不管他学习成绩好坏,不管他是本科还是专科;甚至我们机器人队的专科生所找到的工作比很多研究生所找到的工作的报酬还要高!为什么?企业不是不需要人,而是需要能干的人、有用的人。我们现在开展的培养方式、培养模式的“三三制”改革,就是要对接今后大家赖以安身立命、求职创业的需求。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仅仅是课程及格,仅仅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然后就出了校门;而没有教给他们在社会上得以谋生的本领,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前段时间,我和学校的很多部门调研了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安工大、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院校。到这些院校去,我们就干一件事,就是明年启动我们学校应用型院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要实现五个统一,即把学历教育和同学们的职业诉求统一起来,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起来,把理论课教室和实验室、实训室等统一起来,把理论教学的课内和实践教学的课外统一起来,把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的时间统一起来,只有实现了这五个统一,才能让大家在学校里获得谋生的本领。金泽工业大学在日本是一个二三流的本科院校,也像我们宰中国的地理位置一样偏安一隅,地理位置和我们也差不多,在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城市,招的学生是日本二三流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就业率始终在日本排名第一,毕业生是第一流的。其中的原因是,金泽工业大学有一个学生动手实践平台“梦考坊”,就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平台,这个平台有各种各样的机床等加工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硬件条件。在学生经过安全培训之后,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到平台上亲自动手实践自己的设想。经过四年的培养,学生就具备了很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这样,金泽工业大学培养的学生在工程素质、工程知识、工程技能等方面就实现了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刚才大家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培养我们这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你自己如何来培养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如何实现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刚才有的同学说了,我们的求职信没人看,我非常理解这一点。昨天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有个青年教师讲,我们为什么不办大型双选会?把全国知名的大企业都请来,然后让我们的同学在不出校门就可以选单位?我就问这个老师:假如你是全国500强的企业,你愿不愿意花好几千元钱到太原工业学院来选学生?而你坐在办公室就有一大堆的重点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简历供你选择,你还愿意出门到太原工业学院去选学生么?我们年年开双选会,但是我们越开双选会,社会对我们的印象越不好,学生对双选会也越来越不满意。为什么?好单位不来,来了差单位,同学们又不去,之后差单位不来了,因为差单位连续2~3年来到这里要不到一个学生。学校如何发展?学校如何打造竞争力?不是说硕士生就一定比博士生弱或一定比本科生强,不是说二本院校就一定不如一本院校,而是在于培养的学生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没有特色、有没有人家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搞“三三制”、要从人才市场来倒推我们如何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改变培养模式的原因。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我们需要时间来调整教材、实验、课程、师资等。也就是说,今后我们的老师可能不能再继续拿着课本上一堂课,下了课就没事了;而是必须你自己会干。在昨天举办的教师座谈会上,有位老师讲物流,现在涉及到会计的账单已经从500多种变成600多种,我们老师都不知道。现在我们都讲,做真账也好,做假账也好,然而我们的老师都不知道真的假账是怎么做的,那么他如何给学生讲真账怎么做,假账怎么辨别?我们有些老师自己到社会上都找不到挣钱的办法,那么他又如何教给学生挣钱的法子?所以,今后我们将会对老师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但同时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个变化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曾经有篇《五问高等教育》的文章,五问中国的高等教育到底怎么了?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越来越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越来越差,社会越来越不喜欢,用人单位越来越觉得高校的培养机制有问题。袁贵仁上任教育部长之后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有可能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有所变化。同样,我们学校的发展也是逐步进行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任何时候,说把机会都等来了,把条件都具备了,我们再干这个事儿,那是不可能的。坦率地讲,我到这个学校来,如果再等等,很多事情可能更好干一些。但是我能等吗?我看到我们学校是这样的条件,看到我们同学是这样期盼的目光,我们能等吗?不能等!大家要求学校增加设备、改善住宿条件等,我觉得都应该,但是这一定会有一个过程。我算了一下,我院按照编制算,人均负债8万。现在我们还欠银行4000多万的外债,我们还欠着原来盖学生公寓楼的投资返还款1000多万,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工程欠款。我们的教师待遇连续多年没有提高,与周围高校相比,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差距。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继续发展。大家刚才提出宿舍的条件不好,这确实是现实和问题。但是,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怎么办?如果等,等到国家给钱,等到形势变好,可能吗?不可能。怎么办?靠自己。一年来,全院上下,我们整个班子,我们各个部门的同志,投入巨大精力,到财政部、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等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到社会上融资。我们从省发改委争取到了4000万元煤炭发展基金,按照一般条件,我们没有可能争取到这笔资金,但是我们学校的很多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后拿到了省煤炭发展基金给高校最大的一笔资金4000万元,用于建设我们的图书馆。大家知道,4000万对我们非常难得、非常重要,但是确实花费了非常大的功夫,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有财政部的共建实验室基金的争取工作,2009年整个山西高校都被削减了很多,有的大学被削减了2/3以上,一般高校也被削减了1/2,而我们学校却逆势而上,财政部给我们的资金翻了一倍,这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共建资金上涨的高校。这也是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才争取到的1000万共建资金。我们争取美国GE公司为我们投资2400万,共同建设了华北地区最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实训室。学校的老师每天都在想着各种办法去争取发展条件,用只争朝夕的精神,步步努力,推进学校的发展。我要求党政办公室在教学主楼12层会议室的墙上悬挂“今天我为学校做了什么?”这样一条标语,用于提醒我们的干部每一天为推进学校的建设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大家也能感受到一年来学院干部的这种状态以及方方面面所发生的变化。
我今天专门对照了根据去年和同学们对话的录音整理成文的稿子,当时学校答应同学们的事情现在已经全部办到了。如去年同学要求最强烈的是建设新图书馆和新运动场,一年后的今天,新图书馆的建设已经破土动工,新运动场已经在2009级新生开学前投入使用。请同学们放心,学校答应同学们的事情,一定会负责任地完成。
在山西高等教育布局中,既有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实力强大的大学,省政府一有资金就跑到它们那里去了;也有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行业特色突出的院校,省政府一有政策,又到了这些院校那里去了。而我们这样的学校确实是在夹缝中生存,学校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如果这种压力仅仅担在院领导身上,就是把我们都压瘪了,也仍然办不了多大的事。但是,如果把这种压力转化到我们每个老师、每个干部和我们每个同学的身上,那么这个学校的力量将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每个人都在想着为学校做一些什么事情,每个人都在想着去推进工作的开展,那么这个学校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里克夫·马斯金曾说过一句话:最好的结果源于每个人都在做对他自己和团体最好的事情。
大家也看了我们的卫生状况、图书馆占座位情况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会想着学校大局,那么这件事情可能就会很好办了;如果每个人都在想着我自己怎么享受,别人应该为我准备好所有的条件,那这个结果就不会好。比如学生宿舍里用电器的问题,我去年就说过这个问题。如果宿舍里一个人违章使用电器,他的行为就等于对同宿舍的人、同楼层的人甚至是同栋楼的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了威胁。但是,如果你不管,等着老师来管,等着楼管员来管,你就放弃了你自己的责任,你同时也放弃了你自己的权利。最后受损失的是谁?当然有集体,但也有你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利益如果都熟视无睹、不能负起责任,那你还指望别人对你负责吗?就像很多人都希望别人善良,都希望别人遵守纪律,自己可以不善良或违章一样。比如在图书馆占座位,占座位是老师占的吗?其实是同学们占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想,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成其为问题。包括像卫生问题,说心里话,我们很多后勤的职工真的非常敬业,认真地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但是,用不了半个小时,又是满地纸团。我们随便去一个宿舍楼和教室去看,是没有打扫过吗?不是,是打扫过之后,同学们很快就把干净整洁的卫生糟蹋了。
正如刚才杨副书记讲到的一样,学校顺应同学们的呼声,硬从很有限的事业经费中挤出了近900万元建设了学校的新运动场。但是,我每次去都感到非常痛心,触目所及,运动场伤痕累累:有用烟头烫过的痕迹,有吐痰的痰迹,有碎纸、废瓶子、木块等杂物硬塞到塑胶跑道周围的排水渠里……我围着塑胶跑道走了一圈,捡出来很多的废纸和废瓶子等垃圾。大家随便看看教室里面的开关、插座等,是那些开关都不经用吗?几乎都是被掰坏的、踹坏的,我曾见过有同学用脚去踹开关来关灯。很多同学的宿舍无法进去,气味刺鼻、又脏又乱。有的同学一年四季几乎不叠被子,扒开一个窝,自己窝进去,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是那个窝的样子。(笑声)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吗?这是我们一个负责任的学生应该有的形象吗?
还有,大家提到的宿舍熄灯的问题,不是学校供不起电,而是要保证大多数同学的正常作息。比如你去通宵自习室自习了,当你在凌晨2点回到宿舍,其余7个同学怎么办?且不说一晚上假如有20位在不同时间回宿舍需要开楼门的同学,值班员一晚上可能就不用睡觉了;就说这些同学回去的时候,不仅仅是影响了一个宿舍,有可能是脚步经过的宿舍,都被他们影响了,那么这些被影响的同学又怎么办?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环境,你怎么为别人创造一个好环境,同时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环境,这是互相的。有句话说的不一定恰当,“所有人都觉得缺钱,包括不缺钱的;所有人都觉得不缺德,包括缺德的。”很多同学在指责别人的时候,非常义正辞严,但是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给自己开绿灯了。如果大家都为这个学校的发展去想方设法,去换位思考,去互相体谅,那么,我们的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快地解决。
大家还提到我们的宿舍人数能不能少一点的问题,说心里话,这是我最愧对大家的一点。作为一个大学的校长,不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条件,这是我们学校建设上的问题,但是这确实需要时间建设。我们现在正在以融资的方式谈学生公寓的建设,我们正在跟银行谈,我从到这个学校来的第二天开始,就在跟银行谈贷款的问题;但是直到今天,第一笔贷款也没有谈下来。我们着急用钱,但是银行有一整套严格的审核机制,银行不会贷款给一个没有偿还能力的单位。而我们学校恰恰就是一个基础条件差又负债累累的单位,很难满足银行贷款的条件,怎么办?只有一步步去做工作,去争取。今年,在很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启动了两栋学生宿舍楼的建设,学校要最大的可能去改善同学们的住宿条件。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这些局面不能够短期内改变,那么,需要改变的就是我们同学自己,即我们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去很好地生存。人就是这样,当条件就是这样的时候,怎么办?就像我们很多老师抱怨说,我们跟中北大学待遇的差距那么大,但是像中北大学的老师那样你去努力了吗?去付出了吗?(掌声)就像我们很多同学抱怨说,这个学校的条件怎么这么差,当然你可以考到更好的学校,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过去你努力了,你现在就可以在更好的学校学习;或者你现在努力了,你将来可以到更好的学校去学习。有句话说,30岁是人的分界线,30岁以前是因,30岁以后是果。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以前是因,以后是果;或者以前是因,现在是果。现在这样是因为以前造成的,以后怎么样,要看你现在的表现。我们也有同学考到清华、考到北大、考到北航北理工读硕士、博士,也有很多同学出去创业做的非常成功的。靠什么?靠的就是自己前面的努力。
我非常期望我们的同学能够有改革的心态,要改变自己的生命心态。我们时刻要记着自己终将毕业,要求职、谋生、发展,自己是一个二三流院校的本科生,一个专业可能不对口的学生,一个在求职时要和许多重点院校毕业生甚至是重点院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同场竞争——甚至连竞争资格都很难拿到的学生。如果你忘掉这些,不做改变,那说明你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我们的老师也是一样,如果你抱怨学校的待遇低,抱怨学校的环境差,怎么办?或者你走人,或者你改变。改变从哪里开始?从自己开始。我们同学也是一样,当你不能改变现在的环境的时候,只有两条:或者走人,或者改变自己,改变成能够接受这个环境,然后去适应这个环境,最后去改变这个环境,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不要说我们就是二三流的院校,大家一定要知道,学校最终决定不了你所有的未来,就比如北大毕业的学生一样也有庸才,我们这样的学校一样也可以有俊杰。前段时间我和清华大学的教务处长讨论这个问题时说,清华也可能会出庸才,我们这样的学校也可能出能人,最终决定你自己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英雄不问出处。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颇有启发。在美国,有双胞胎俩,他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是一个赌徒,父母的脾气都非常暴躁,家境非常糟糕。后来,这兄弟俩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弟弟无恶不作,锒铛入狱。记者去监狱采访弟弟,问他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结果?弟弟说“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父母都这样,你让我又怎么样?”记者又去采访他的哥哥,这时他哥哥已经是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而且还竞选上了议员。记者问他,为什么你今天会有那么大的成就呢?哥哥也同样回答“因为我的家庭,因为我的父母!我已经有这样的家庭,有这样的父母了,我还能够再像他们一样吗?要改变就要靠我自己!”(掌声)
我去江苏盐城参加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的时候,我经常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弱学校,是一个小学校,甚至是一个不入流的学校,因为我们常常无法与其他学校比。一比反差极大,越比越失望。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每年给它投入大量资金,仅人头费一项,平均每个学生8000元,还不包括其他专项经费,南京工程学院仅实验设备投入就有5.2亿元,而省里每年给我们全部的资金仅有4000万。临沂师范学院位于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但是市政府给学校划拨了一万亩土地,并全部按照学校的要求建好地面建筑,建好以后交钥匙。如果你去比,你真是感到我们自己条件很弱。但是怎么办?不过了?不办了?不可能。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弱者就没有失败的权利。你只能成功,没有退路。退路就是死路一条。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像我们这样的同学,你还要往哪里退?只有直面困难,勇敢面对,闯出一条生路。
我对我们学校的生源做过很细致的分析,我们的很多同学都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工薪阶层家庭,来自于中国最大多数的普通人的家庭!如果你们自己没有出息,你们的家庭就怎么也不能被你所指望。你不可能指望你的家庭为你找一个好工作,不可能指望你的家庭在大城市给你买一套房子,不可能指望你的家庭再养活你10年、20年,他们还指望你毕业后来帮助家里呢。但是,其他学校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家里已经给他们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子,上大学期间就已经开上车了,还没有毕业,父母已经为他安排好工作了。但是我们靠什么?我们有退路吗?我们可以等吗?不能。我们没有退路,退路就是死路。我们谁都靠不上,我们只能靠自己。所以,弱者没有退路,弱者没有失败的权利,弱者只有一个权利:奋斗!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只有一个权利:奋斗!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向上努力,向前奔!
对于我们自身,如果我们不能横下一条心,如果我们不能咬紧牙关,如果不能把自己管住,我们就会让自己失望,让自己的同学失望,最终让你的家庭以及所有关心你的人失望。而这种失望,将会葬送掉你的一生。我记得《读者》上面有一篇文章“如果你到了22岁,还没有满25岁”,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这篇文章,是李开复写的。这篇文章讲到了一个观点,如果你已经满了22岁,还没有满25岁时,你在找到你的爱情之前,你在找到生活的其他东西之前,你一定要找到一样东西,就是能够足以保证你今后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东西:谋生的本领!如果在你离开大学校门以后你所花的每一分钱都仍然是向父母要来的话,那你全身的名牌就是你的耻辱。我特别想与同学们说的就是,一个现实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客观地来看待周围,看待社会,我们不可以怨天尤人:我怎么生到了这么穷的家庭?我怎么到了这么破的学校?……一切的过去都没法改变,我们有可能改变的只能是未来。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过去,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未来。我们已经到了今天这儿,过去已经没有办法说如果。人生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但是,今天我们可以谈如果,如果你从今天开始立志奋斗,如果你从今天开始转变自己,你的今后将会为之改变。今天的对话会时间太短,很多同学没有时间和机会提问题,但是今后我们还会找各种各样的机会来座谈。今天会议的一个非常好的信息就是,我们同学对现实环境不满,想急于改变,这种心态非常重要!一个对环境不满的人,才有可能向往更好的地方,才有可能努力改变环境。但是,大家一定要记得,一个只有对自己不满,而且采取实际行动去努力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掌声)
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在这儿生活的时候,都是一个平和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折,都能理智的分析,坦然的接受。古语讲,逆来顺受。我想,我们可以逆来但不能顺受,在人生的路途上,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我们不要顺受,而是要迎难而上。有句话说得好,“习惯绕过障碍的人,也会习惯绕过机会。”如果我们把这些障碍统统都绕掉了,你也从此会失去前进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我经常给我们的教师和干部讲一句话,“千万不要用熬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活,而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对待生活。”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穿名牌,我要争取自己成为名牌。”所以不要在乎自己现在在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自己学了一个什么样的专业,你要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名牌,成为一个别人所需要的人,成为一个别人羡慕的人,不要用外在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也不要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的不努力、为自己的懈怠找任何借口。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我们很多同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习惯于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如大一、大二携带笔记本电脑的问题,这实际上是管理上的一个悖论。按道理讲,带什么都可以;但问题是,很多同学自己不可以。我们自己扪心自问,我每天用笔记本电脑时,有多少时间是用来学习、用来提高自己了,有多少时间是用在娱乐享受和游戏上了。如果我们到网吧去看看就知道,几乎90%以上的上网时间,很多同学在电脑上游乐。在中北大学工作时,我曾经做过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个学生家庭很穷。但是,他对家里说,学计算机专业的必须要用笔记本电脑,没有就不行,学校就不让上学了。他爸爸怎么办呢?他爸爸把卖了多次血的钱给他寄来,他买了笔记本电脑。他却拿笔记本电脑玩游戏,不久就染上了网瘾,结果门门功课不及格,最终被学校开除。我见到那个学生时,我虽然不是他的父母,不是他的兄长,但是我真想狠狠地打他一个耳光:你真的是在拿着你的良知,拿着你自己的德行在践踏。
我去过几个学生宿舍,几乎没有看到一个同学在用笔记本电脑学习,统统都是在玩游戏,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所以,不在于学校有什么样的规定,而在于你如何来把握自己。今天我们想说的话非常多,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每个人当他把自己的行为、命运和这个集体连为一体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仅仅是困难而已,它绝对不是问题。当每个人把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家庭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就会成为自己的主人,当你成为自己的主人的时候,成为这个学校的主人翁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将成为你前进的推力和动力!
在今天会议的最后,我特别期望的是,同学们要保持刚才提问题时候的那种劲头,这是一种非常主动、非常积极的劲头。只要自身强,只要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强,只要你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我想将来你们也一定会真正强。大家强了,学校才会最终强大起来。我不仅希望同学们这样,还希望在同学们的推动下,我们的老师、干部、职工都变得强起来,都不怨天尤人,而是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那么你就将成为别人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去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一个一个去克服,一个一个去解决,我们就一天一天在进步,一天一天在向上,就离我们的人生目标,离我们的理想越来越近。这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学校,我们这样的一批学生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谢谢大家!(持久的掌声)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编辑: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