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今天,在座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选拔出来的校庆活动志愿者以及学生干部。大家为了校庆活动,为了学院的发展,甘愿牺牲休息时间,义无返顾地投入到学院的发展中,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我代表学院,代表全体教师职工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更好的加深同学们对校情校史的了解,增加大家为学校增光的热情,更好地配合校庆的庆祝活动,受学生处(学工部)的邀请,我为大家做校情校史报告。
报告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校史;第二部分讲校情;第三部分是学院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一、太原工业学院的校史
太原工业学院从1954年建校,历经55年的发展历程。55年来,学校数易其名,隶属机关多次改变,发展过程非常的艰难曲折。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学院的历史。我大致将学院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中专教育时期;二是大专教育时期,三是本科教育时期。
1.中专教育时期
时间追溯到1954年。1954年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也就是“一五”时期。当时,为了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1954年7月,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下达了新建三所中等专业学校的通知,决定在太原市筹建“华北第五工业学校”,规模为1500人~2000人,计划投资295.8万元。于1954年开始筹建,至1956年建成。当时,上级委托“华北第二工业学校”对学校进行建设,学校在筹建期间,即开始招生,暂在华北第二工业学校进行教学。“华北第二工业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北大学。
1955年3月,学校在太原市迎新街破土动工;1955年12月,学校的第一期工程22个项目竣工;1956年2月,学校从上兰村迁到迎新街新校址进行办学。
1955年9月,学校改名为“太原第二工业学校”,当时开设无烟药制造、火工品、化工机械三个专业。
1956年4月,更名为“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
1958年10月,受“大跃进”的影响,学院更名为“太原化工学院”,原兴安技校、二二二技校合并到“太原化工学院”;隶属机关变更为“第一机械工业部”。
19591961年7月,学校又恢复为“太原第一化学工业学校”,原太原第一工业学校合并来校,太原机械学院中专部学生也划归来校。
1964年4月,学校的隶属机关更名为“第五机械工业部”
1966年,学校因“文革”陷入瘫痪状态。
1969年,学校停办,人、财、物全部归五四一五厂,教师队伍流散。
1972年,经第五机械工业部批准,学校又恢复办校,定名为“太原工业学校”,这个名字用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到1988年,用了16年。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规模为1000人。1977年,学校开始从全国统一高考的学生中招收高中生入学。“太原工业学校”时期,学校的隶属机关多次发生改变,曾先后隶属于“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
太原工业学院举办中专教育总共36年的时间。在这36年的时间里,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36年的时间,学校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为兵工行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和领导干部,曾被赞誉为兵工系统的“小黄埔”。
2.大专教育时期
1988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国家机械委教育局发文决定,太原工业学校改办为太原机械学院专科部,开始举办大学专科学历教育。隶属机关先后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兵器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3年,太原机械学院更名为“华北工学院”。学校也随之更名为“华北工学院专科学校”,隶属机关为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9年,学校调整为山西省和国防科工委共建院校,由山西省进行管理。
太原工业学院举办大专教育共计11年的时间。在大专教育期间,学校具有比较鲜明的兵工特色和工程特色,并因较高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享有盛誉。
3.本科教育时期
1999年,面对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的竞争,为了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开始挂靠华北工学院招收本科生。学校更名为“华北工学院分院”。“华北工学院分院”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招生代码,人、财、物独立运行。
2004年,华北工学院更名为中北大学。学校随之更名为“中北大学分校”
2007年3月19日,经过学院上下历经数年的艰苦努力,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的独立设置评审,更名为“太原工业学院”,批准设置本科专业29个,成为一所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
从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到今年,太原工业学院举办本科教育已经有10年的时间。
学院从1999年举办本科教育以来,到2007年3月完成独立设置,前后经过了八年的时间。这八年,实质上是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飞跃的时期,也是实现跨越式飞速发展的时期。八年的奋斗历程,异常艰难,异常曲折,但太工人还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心,从不平坦的布满荆棘的路上一路走来,获得了成功。
关于学院的独立设置工作,我在2007年5月的全体干部大会上曾经进行过总结。今天,再简要和同学们回顾一下。
1999年,学院领导班子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从国情、省情、校情的实际出发,从太原工业学院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最终明确了“独立设置、自主发展”的目标。选择这条道路,当时的太工人是甩了大顾虑,下了大决心的。同时,这条道路的选择,也注定了学院八年的风雨兼程,注定了学院八年的艰苦努力。
八年来,围绕独立设置这个目标,我们进行了艰苦卓绝地努力。在2000年春节团拜会上,学院提出了“上规模、上层次、上质量、上特色” 的“四上”目标。该目标的提出,可以说是独立设置的前奏,明确了学校举办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指出了学校发展的根本方向,奠定了独立设置本科院校的思想基础。
2001年初,提出了实现学生总数、占地面积和仪器设备总值、学科专业数、职工收入“四个翻番”的具体目标。“四个翻番”,重在发展速度,追求的主要是数量上的增长。从当时的发展情况看,在校学生数、占地面积、学科专业数、教职工收入等都实现了翻番的目标,有的甚至是翻了几番。同时,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建筑面积都有了大的增长,硬件设施全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四个翻番”的推进,使我院具备了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形成了本科院校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干劲,奠定了独立设置本科院校的物质基础。
2000年到2005年,是我院 “四个特色”建设的主要时期,初步形成了“注重实践,突出能力”的工程特色,“严明严谨、严肃严格”的管理特色,“崇理重德、致文致雅”的文化特色,“以人为本、群策群力”的民主特色。四个特色的提出,丰富了学院的大学精神。尤其是工程特色的初步形成,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四个特色”奠定了独立设置本科院校的文化基础。
2003年,学院开展了重点学科专业、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所(室)“四重工程”建设。“四重工程”建设,注重的是内涵发展,追求的是质量提升。经过几年建设,先后评选出10个重点建设专业、10个重点建设实验室;加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筹措资金、新建了3个研究所。重点工程的建设,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独立设置本科院校的质量基础。
太原工业学院设置的成功,鼓舞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信心,奠定了学院的发展基础,明确了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院在办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08年8月,省委和省政府任命了太原工业学院第一届领导班子,也就是现在的领导班子。
太原工业学院已经迈出了全新的发展步伐,进入全新的发展境界。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以及全院教师职工、学生,正在为实现学院办学理念、办学实力、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方面的“四个提升”而不懈努力,为把太原工业学院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全力奋斗。
二、太原工业学院的校情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做校情介绍。
1.办学条件
太原工业学院现占地面积56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1.16万平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1.6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3.19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891.9万元。图书馆藏书54.7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0.91万册,建有集成化电子图书数据库和电子阅览室。学院设有研究所3个,建有18个实验中心,下设实验室70个。
现有教职工863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9人,副教授127人;博士26人,硕士120人;另有外籍教师8人。
学院现设有工、理、经、管、文、法等6大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专科专业18个。
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61人。其中本科生7042人,专科生2019人。另有各类成教学生2425人。
以上这些数字,是以2008年9月的综合统计报表为依据的。近期,新的教育统计工作即将开展,数字会有一个全面的更新。
作为一个新建的本科院校,太原工业学院的办学条件在某些方面与兄弟院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太原工业学院正千方百计筹集,加快校园基本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今年,体育场的建设马上就要完工投入使用,图书馆也已经破土动工,校园数十项的维修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照这样的发展势头,相信用不了多久,一所硬件先进、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崭新的太原工业学院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2.办学质量
太原工业学院的办学历史虽然历经许多磨难和曲折,但办学质量却一直稳步提高。特别是举办本科教育以来,学院加强了校园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了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强化了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等,确保了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从教学方面来看: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增强。今年初,学院对系部进行了重新划分调整,调整后,学科专业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今年上半年,学院又以全票通过了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和部分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课程建设上,从2003年学院获得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以来,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学院的“两课”教学两次被我省授予“优秀‘两课’教学单位”;教学研究上,我院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近年来,完成教学研究项目100多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参加全省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先后获奖10余人。多名教师被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一等功和二等功。并先后涌现出数名省高校“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从考研率来看。学院的整体考研率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部分专业的考研率达到40%以上。2009届毕业生中,考研219人,将近一半的同学考到211大学或重点大学,350分以上的考生比比皆是。
从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来看。近年来,我院本科毕业生的四六级通过率也一直处与同类院校前列。2009届毕业生中,部分专业的四级通过率超过97%,大部分本科专业的四级通过率在80%以上。六级通过率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从毕业生就业率来看。我院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前几年一直在90%以上,连续几年均排在全省本科院校前3名。最近三年,全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尽管这样,横向比较,我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仍然处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现在,学生处正在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从科研来看。举办本科教育以前,学院的科研基础比较薄弱。举办本科教育以后,科研发展的速度很快。现在学院每年承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逐年增长,科研经费总额不断创出新高。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教材、著作出版数量也获得了较大的增长。现在,学院在科研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教师从事科研的热情显著提高,科研氛围也日益浓厚,科研实力必然会获得更大的增强。
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举办本科教育以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省高校“兴晋挑战杯”青年师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大型赛事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不乏国际奖项和国家一、二等奖。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体育竞赛获团体奖30余项,学生数次参加全国性的定向越野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男子丙组团体第一名和山西省“波的杯”大中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高校组团体第一名。作为山西省唯一参赛队,在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CCTV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中,连续取得了好成绩,今年,还进入全国16强,中央电视台全程对赛事进行了直播。在办学过程中,还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学子。如1998年,被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抗洪英雄”喻祖栋;2003年,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十佳“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的王瑞斌,全国仅有十名;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的宋晶晶;等等。太原工业学院建校以来,培养和输送了数万名优秀人才。他们中许多已成为所在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和技术骨干,有些在科研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国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学院还先后荣获“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优秀党委”、“先进单位”、“太原市文明单位”、“太原市园林化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3.发展前景
太原工业学院的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对太原工业学院发展充满信心。在未来几年内,学院无论从办学实力、办学水平还是社会声誉等各方面,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最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分析。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国家对高等教育日益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较好的机遇。另一方面,太原工业学院是山西省十七所本科院校之一,也是山西省仅有的四所工科类院校之一。大家知道,山西是一个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工科类本科院校的数量却很少。太原工业学院作为一所工科院校,必然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内部环境来看:太原工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包袱较轻,负担较小,可塑性较强。特别是新班子成立以来,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强抓机遇,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在,师生员工期盼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工作积极性高,学院的教风、学风、工作作风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好转。这种良好的精神风貌,必将进一步促进学院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学院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太原工业学院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给我们以很多启示,我今天列举一二,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
1.发展是硬道理
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个人,小发展小出路,大发展大出路,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一个单位,要认准发展,追求发展。一个人,要积极上进,追求卓越。太原工业学院之所有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历代太工人聚精会神抓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的结果。
2.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从校史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原工业学院数易其名,隶属机关也多次改变,期间多次受到打击和重创,甚至停办。然而,每经历一次磨难,学院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发展的更快,更强。这其中,固然有政治环境、政策因素、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但更离不开太工的一代代师生员工们与困难做斗争的坚韧精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事业就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前进的。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过程中进步的。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同样的外部环境面前,大家都在寻求发展。如果一旦懈怠,就可能落后,久而久之,必然被淘汰出局。因此,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学校要想方设法谋发展;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更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否则,就无法在竞争激励的高等教育阵地获得一席之地。同学们个人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只有耐得住性子,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充实、提高自己,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脱颖而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4.团结是无往不胜的法宝
一个人是无法干成大事业的。太原工业学院一步步的发展,依赖于全体教师、职工、干部、学生的共同努力。正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了一个有一个的成功。一个集体,如果不能精诚团结,必然造成无端的内耗,风气也必然变坏,何谈发展,哪来的进步。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团结,善于团结,在团结中奋进。
5.要善于把握机遇
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试想,如果太原工业学院不是抓住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机遇,就不能实现从专科到本科的跨越,就不可能获得办学实力的飞跃。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发展机遇,勇于抓住机遇。要有抢抓机遇的眼光和能力。其实,机遇是无处不在的,就看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比如,在一个高薪的外企职位前,一个英语口语能力强的同学比一般的同学把握这个机遇的能力就要强的多。因此,希望大家能潜心锤炼自己,提高自己,为迎接人生一个有一个难得的机遇而做好准备。
同学们,太原工业学院的55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启示录。太原工业学院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太原工业学院明天的辉煌,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作为太原工业学院的一员,我们深沉的热爱着脚下的这片热土,我们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作为为母校添光增彩。
在母校55周年生日之际,让我们一起为母校祝福。祝太原工业学院的发展一天比一天好;祝太原工业学院的学子们一代更比一代强。
最后,希望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对太原工业学院的无限热爱,以一个现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为学院的校庆工作乃至学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